近日,以“科学探索·筑梦远航”为主题的2023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在中国航天博物馆举行。活动由区科协、区教委主办,共有25名来自顺义各中小学的科学小记者参加。
讲解老师为科学小记者讲述返回舱上灼烧痕迹背后的故事。
科学小记者在记录了解到的航天知识。
长征二号F火箭、曾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的东风-41洲际战略核导弹的等比例模型、东方红一号的备份星……走进中国航天博物馆,各种图文史料、馆藏展品、交互设备吸引了科学小记者的目光。他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,了解、记录中国航天的历史变迁,走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。
随后,科学小记者们体验了拼装航天模型的活动。他们耐心细致地完成每个部件的弯折、卡扣等流程,通过动手实践,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征二号火箭的各部件与功能。
北京科技报记者为科学小记者做培训。
因为科学小记者这个新的身份,他们还需要完成一项特别的任务,那就是将一天的所想所得记录成文。“写什么”“怎么写”是孩子们常常疑惑的问题,北京科技报记者在新闻写作的课程中,介绍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,并从“箭、弹、星、船、器”五大类的维度帮助小记者们梳理了一天的收获,以及可用的写作素材和案例。
2023年顺义科学小记者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共设5期,在走访了中国航天博物馆后,科学小记者们还将走进更多的科技馆、博物馆、科普教育基地等场馆。“活动以‘走出去’的方式,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场景式、体验式、互动式、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,让他们在观察和实践中培养科学兴趣,在学习和感受中领会科学方法,在记录和思考中提升科学素养。”区科协科普部部长田立娟表示。